“写诗?我连作文都写不通顺,还谈什么写诗?”一位小学生这样问我。其实,写诗并不难。198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世界儿童诗歌比赛中,湖北小学生刘倩倩创作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荣获了“菲利亚”金质奖章。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刘倩倩(9岁)
妈妈给我两块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了一块。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爸爸给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
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张。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
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她吃,
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
再一块唱那最美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吗?
请问问安徒生爷爷,
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姐。
这首诗歌构思巧妙,运用丰富的想象,充分表达了小作者真挚的情感。诗中所表达的这些情感是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国度所推崇的最为美好的情感。心中有爱,落笔自然成诗;心中无情,下笔千言无味。正是这种人间真情,引起了全世界的共鸣,书写了一段跨越国界、跨越文化的佳话。
比较一下,不难发现下面哪个是诗、哪个不是诗。
《上学》:闹钟一响,赶紧起床,刷牙洗脸,吃过早饭,背上书包,走向学校。
《咏雪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前者是诗吗?不是,是流水账。后者如果只有前三句,也不是诗,关键是第四句,有了第四句的点睛之笔,才使全诗有了诗意,有了意境。这一片又一片的雪花飘落在芦花中,哪个是雪花,哪个是芦花,如何分辨得清。诗人喜爱雪花、喜爱眼前景象的情感呼之欲出。
首先,要写好诗,最要紧的是要有真实的情感体验和亲身经历。像刘倩倩的《你别问这是为什么》一诗,之所以让人眼前一亮,并且读后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因为有真挚的情感元素。
其次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的运用何其大胆,银河居然从天而降!“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拟人手法的运用凸显诗人的孤寂与无奈。“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对比中可看出诗人特别喜欢风霜过后那比春花还要烂漫的枫叶。“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表面是说天气,实际上是讲人的情感,这种一语双关的句子也是表现想象力的常见修辞方法。说白了,要想把想象写出来,就要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看做人来写。
再次,要写好诗,就要使用诗化的语言。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人把它写成“床前明月光,李白睡得香”,前者是好诗,而后者则不是诗,虽然凑够了字数,还知道押韵,但是这几个字加在原诗上,语言上毫无美感,更谈不上什么意境,简直就是狗尾续貂。
最后,要将写作对象抽象化。诗歌的抽象化,使诗歌比其他文学形式更具魅力。比如赞美我们亲爱的老师,可以将老师的辛勤工作看做是“用辛勤的汗水浇灌了春日刚破土的幼苗”,或是将老师的悉心关怀看做是“和煦的春风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总之,只要同学们打开发散性思维的闸门,通过丰富合理的想象,用真挚的情感和优美的笔触尽情挥洒,就会写出能与我们心灵产生共鸣、充满童真童趣的好诗歌。还等什么,现在就动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