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章列表 -> 党建之窗 -> 详细

我身边的民风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生命的传承》

作者:邱德忠 | 文章来源:福清融城中学 | 阅读数:1281 | 发布人:林海音 | 发布部门:办公室 | 发布时间:2018-09-12 11:05
更新时间:2018-10-09 11:00  赞美:0  评分:  收藏此页

                     
                            我身边的民风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生命的传承

                           

每当走进母亲的房间,注视着墙上挂的父亲的遗像,我不禁会潸然泪下,要问对我影响最深的人,便是我的父亲。

父亲矮个、消瘦,是家里的独苗,爷爷奶奶尽全力想让他们的孩子读书出仕,无奈父亲不是读书的料,读到17岁,初中未毕业就辍学回家种田。父亲虽然不会读书,却很看重我们三兄弟读书,大哥和二哥看见父母那么辛苦,商量着不去读书,帮父母干活,哪怕养几只羊,也可以赚一点钱贴补家用。当他们向父亲说这事的时候,父亲就变了脸色,坚决不让他们放弃学习。我二哥读书成绩还不错,可他却是犟脾气,硬要和大哥共进退,父亲气得拿了一条竹鞭子要打他,他飞快地从这块田跑到那块田,父亲赶不上他,只好作罢。两个哥哥的辍学,使父亲把读书成才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我的身上。父亲为了给我树立榜样,偶尔也会借来一两本故事书看,一看到精彩处,就会眉飞色舞地跟我大讲特讲,我禁不住也认真看起来,才发觉他多半是讲错了,但父亲的方法是奏效的,从此我喜欢上了读书。  

我读高中的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还很不好,父亲为了供我上学,在年老的时候,还要到东张的大山里挖盆景树,每当周末,我坐在他的身边看着那些被他修剪过的盆景树时,他总是会眉飞色舞地向我介绍各种盆景树的造型:什么“枯木逢春”啦,什么“金鸡独立”啦,什么“悬崖峭壁”啦…… 他说得津津有味,我听得懵懵懂懂,只怪当时自己的欣赏水平还不够。内心里却佩服他怎么会懂得这么多。每每这个时候,父亲就会看出我的心思,常常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万事开头难呐!只要用心去做,就会把事情做好。”父亲这样说是有来由的,那时他无意中去逛了一下福州花鸟市场,看见别人的盆景树很好卖,就一时兴起到后山挖了很多“盆景树”拿到福州去卖,结果第一次就遭遇滑铁卢——一棵也没卖出去,还好一位老者怜悯他,给他传授了一些“秘籍”,虽说是“秘籍”,其实也只是入门的功课。父亲之所以长进神速,全靠他自学成才。父亲虽然有了这门手艺,但那时也赚不了几个钱。顾客总是会说山上挖来的盆景树种不活,于是父亲只能半卖半送,所以一周有十几二十元的收入,父亲就笑得的合不拢嘴了。

每一个周末,父亲赚的钱放在兜里还没有捂热,我就从他那里领走“工资”——高中寄宿生活费。我深知每一分钱他都赚得很不容易,每一次他硬要多给,我的心里都忐忑不安,每每多花一分钱,总有一种负罪感。

父亲时时处处谦和大方。同村的人,都喜欢和我的父亲一起干活,因为他不怕苦不怕累,事情总是抢着干,待人谦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生产组里有什么棘手的事,都是父亲居中协调,不偏不倚,大家都非常信任他,事情总会得到圆满解决。父亲的言行常常教会我待人谦和,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立身处世的财富。在那个物质生活十分匮乏的年代,拮据的生活让父亲养成了勤俭的好习惯,处处精打细算,在他人生的字典里没有“浪费”两个字,他时常讲“平时省一口,缺时顶一斗。要把好日子过得精细,才能长久。”那时候,生活比较困难,好不容易吃上顿肉,就像过年一样的欢喜,我们总是抢着吃,嘴里吃着这块,筷子又夹起那块,父亲一边用筷子把肉夹给我们,一边笑着说“不急,都有”。自己却只吃青菜,我们问他,“您为啥不吃肉呀?”他说:“我不爱吃。”父亲节俭但一点也不小气,碰上谁家有困难,也总会伸出援手,帮助他人。他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施比受更为有福”。父亲的言传身教,给我们传递着俭以养德的“正能量”,让我们学会了乐于助人,使我们获益匪浅,终生受益。

父亲对奶奶非常孝顺。奶奶在离世前一年眼睛就基本看不见了,在服侍奶奶的过程中,母亲干不了的重活都由父亲来做,奶奶每次上卫生间,都是父亲抱着去,父亲还经常守在奶奶的病榻前给奶奶翻身按摩,直到奶奶去世。父亲以身作则的将孝道的真谛教给我,传递给我生命中传承的力量。

父亲唯一的不良嗜好就是抽烟,但即使买的只是“鹭江”烟,他也舍不得抽,只有很累的时候,他才会拿出一支来解解“馋”。有的时候口袋有了一些钱,他也舍不得买贵一点的“友谊”或“大前门”。父亲教育我们三个兄弟非常严格,决不让我们抽一口烟,他经常说他抽烟抽掉了一座房子,以此来提醒我们要远离香烟。我们三兄弟在父亲的严加教育之下,都没有沾染不良习性。

风雨45载,父亲身上那种勤劳、谦和大方、节俭和孝顺的优良美德,在我心里永远扎下了根。我的工作态度、我的生活细节都深深烙上父亲的印迹。从教22年,我几乎年年担任班主任,我像父亲爱我一样爱着我的学生。生活中我追求内心的一份宁静,乐善好施。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讲话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

一个良好的家风,经岁月而积淀,历风雨而传承。父亲用自己一生的勤劳、谦和大方、节俭和孝顺的美德,和母亲一起塑造了良好的家风,教会了我们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犹如一座巨大的精神宝藏,激励着我们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犹如大海中的灯塔,照亮着我们今后的行进道路,并且把我家的家风家训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福建微特软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销售QQ:775318958                    技术支持QQ:736396592                   网站备案号: 闽ICP备13008118号-1 

闽公网安备 35018102000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