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章列表 -> 教学科研 -> 详细

困材施育理念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作者:余凤萍 | 文章来源:福清融城中学 | 阅读数:1197 | 发布人:郑绳池 | 发布部门:教研室 | 发布时间:2018-11-06 16:59
 赞美:0  评分:  收藏此页

福清融城中学  余凤萍

摘要:因材施教是我国一项古老的智慧,在两千多年前,它就由孔子提出,并且得到孔子的实践。但是,时间到了现在,许多教师非但没有将困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进行实践,反而认为困材施教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教学环境了。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思想,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是一种不负责的态度,所以我们要坚决抵制。而这种情况,在数学课程的教学尤为普遍,所以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提高警惕,尽力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带入课堂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 因材施教 教学实践

素质教育的发展已经变成了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是素质教育思想的核心之一。所以,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注定要受到所有教师的重视。而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积极地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因为数学课程相较于其它学科而言是有些枯燥的,如果教师长期使用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势必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进而影响到学生数素养的提高。所以,教授数学的教师们,一定要学习困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下面,我就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在数学课程中应用困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1、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

在过去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总是认为自己是课程中的“领导”,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使用教学方式十分单一的全班教学。久而久之,课堂中的问答就变成了教师与各别优等生之间的对话。如果长此以往下去,绝大多数学生就会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没有动力思考,甚至是懒于听课。所以数学教师们,一定要贯彻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通过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让学生成为学门的主人,进而逐渐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讲授《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时,我就出示了几道层次不同的问题。

用不等号进行填空。

1)如果acbd,那么ab()cd

2ab0cd0,那么ac()bd

3ab0cd0,那么()

第一个问题主要用来提问中下等生,因为这是本节课的基础内容和重点知识,而且难度也相对较低,所以即便是中下等生也可以回答正确,有助于提高这些学生的自信心。而且,只要这部分学生可以回答正确,就意味着绝大多数都能回答正确。而第二个问题,应该让中等偏上或头脑灵活的学生进行回答,因为,虽然这个问题在逻辑上相对复杂一些,但对于中等偏上的学生或头脑灵光的学生来说难度并不大。至于第三个问题,我会先让中下等和中上等的学生进行回答,然后再让优等生进行回答,最终让学生们进行交流与讨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根据这些不同层次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重点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可见,分层指导既可以提高我的教学效率,也能为学生日后学习打下不错的基础。

2、对教学目标进行层次化

目标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人们动力的源泉,是人们成长与发展的方向。所以,教师教学目标的确立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教师的教学目标过大,就会导致许多学生达不到教师的要求,而如果教师的教学目标过小,就可能出现优秀学生“吃不饱”的情况。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大力发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进而让学生们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讲授《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后期,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的发展,我开始分层设立教学目标,即让优等生在这节的结尾提前预习下一节课的知识,让包括差生在内的普通学生继续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之后,我就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为学生们布置了任务和课后作业。学生们对我的安排十分满意,很快就开始了他们的学习任务,并在不久后出色完成。可见,通过对因材施教理念的发扬,分层布置教学任务,既可以让普通学生巩固重点知识,也能够解决优等生“吃不饱”的问题,进而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长。

3、对课堂问题设置区别化

这个教学方法主要用在讲课的环节中,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提到的问题与我第一点中所提到的问题是不同的,前者的目的在于分层指导学生,而后者并没有指导在里面。通俗来说,在这一步中,教师运用困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难易问题互现,进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问题与教师交流,提高注意力,维持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一元二次不等式》时,我就将问题设置进行了区别化。在我讲授这节课的过程中,当提问需要涉及到上一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本课的基础知识,我就会向中下等生进行提问。当问题中涉及本课的重点,我就会先提问中下等生,然后提问中上等生。当问题涉及到了本课的难点,我就提问优等生,然后进行讲解。通过这样的提问方法,学生们巩固了旧的知识,学习了新的知识,还能够让他们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信心,进而提高他学习的兴趣,促进了他们数学素养的培养。

总之,困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是素质教育思想的核心之一。我们应该在数学课堂中将其发扬光大,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总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冯育军.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08).

[2]孟令彬.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因材施教[J].学周刊,2012(23).

福建微特软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销售QQ:775318958                    技术支持QQ:736396592                   网站备案号: 闽ICP备13008118号-1 

闽公网安备 35018102000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