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章列表 -> 教师频道 -> 教师论文 -> 详细

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

作者:未知 | 文章来源:本站 | 阅读数:2997 | 发布人:教师 | 发布部门:校长室 | 发布时间:2013-04-24 09:49
 赞美:1  评分:  收藏此页

 教育是一份伟大而又神圣的工作,是成就灵与肉的“全人”活动。传授娴熟的知识技能、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发展健全的人格心智、放牧民主自由的思想……,这一切都有赖于我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唯有紧扣时代的脉搏,跟随课程改革的步伐,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才能让自己的教育生活永葆青春与活力!
●  让思想为我们领跑
平常我们都习惯于埋头苦干,这固然称得上美德,但如果眼睛也被掩埋了,头脑也被埋葬了,那么我们不啻被蒙上双眼的毛驴。我们很多人整天追着成绩,捧着书本,盯着卷子,压着孩子,成绩统计数据严然成了教育的真理。我们的许多老师,面对新课程没有成规可以墨守时,便不知所措;离开了教学用书便不知如何理解教材;没有了试卷作为目标导向便不知要教些什么。凡此种种,缺乏的正是“思想”!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帕斯卡说:“人的伟大和尊严全在于人的思想”。同样,教育的奇迹与伟大也全在于教师的思想,唯有自己的思想才能拯救自己与“期盼的教育”。教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低头赶路的同时还要抬头望天,否则我们容易误入歧途,甚至南辕北辙。
●  让课堂为我们基奠
教师大半辈子生活在课堂中,课堂既是教育同时又是生活!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我们的榜样。在他从教35年间,始终蹲守课堂与学生朝夕相处,从中观察他们的言行,了解他们的欢乐与痛苦,关心他们的成功与失败。经他长时间观察的孩子有3700多名,他曾说:“3700页笔记记载了我的全部教师生活。每一页我都献给了一个人——我的学生。” 叶澜教授也深知教育思想的真正根系所在,做新基础教育研究昼夜兼程于学校与课堂之间,每年进出中小学听课都不少于150节。立足课堂、蹲守课堂,在课堂间观察与洞悉学生也应成为我们教师的“日常生活”。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深刻地顿悟:教育思想、智慧和艺术的活水源头就在于课堂、教师及学生”。
● 让反思为成就自我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灵魂的回头,是顿悟的艺术。教育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地回到课堂的场景中,不断地在脑海里过滤曾经的细节与片断,不断地研究每一个学生的眼神与动作……反思,能成就优秀的教师及伟大的教育家!《论语》中有多处便是孔子的教育教学反思记录: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苏霍姆林斯基也恳切忠告:“谁在努力分析自己的课的优点和缺点,分析自己跟学生的相互关系中的问题,那他就已经取得了一半的成功。”教学反思能让教师从习以为常的惯性与惰性中抽身出来,赋予自己不盲目、盲信、盲动的思想品质,增强课堂教学的敏锐感知力与专业判断力。因此,我们应该始终追问:“我们的教育应给孩子们带来什么?” 每节课,我们都要考虑:我们有没有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帮助?我们有没有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需要、个性与发展?有没有至少一个孩子由于我们的眼神或言行而满心喜悦?我们要把教育视为人性的唤醒与智慧的催萌,要让我们的反思真正对我们的专业成长有所裨益,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所帮助!
置身课堂、置心课堂,我们要在日思月磨中,在理性反思中,始终保持着独特的自我思想,实践着“全人”的教育理念。那就让我们一起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吧!
福建微特软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销售QQ:775318958                    技术支持QQ:736396592                   网站备案号: 闽ICP备13008118号-1 

闽公网安备 35018102000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