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融城中学 王经柱 350300
摘要:高中文言文在语文知识点中占据了比较大的比例,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当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面临着教学方法落后、教学目标单一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构建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本文通过分析文言文价值以及文言文教学现状,进一步探讨高效课堂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知识点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教学对于学生理解中国古代语言,培养阅读能力以及增进对中国历史文化认同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通过有效的策略打造高效课堂。
1、文言文教学的价值
首先,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载体。通过文言文的教学,能够使中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语言的博大精深及其丰富历史内涵。同时,文言文记载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故事,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古代历史,增进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其次,文言文课文中大多数选取的是积极向上的历史人物故事或歌咏祖国自然风景,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传递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到古人对真善美的追求,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2、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高中语文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越来越受到学校教师的重视。但当前的文言文教学方法仍比较落后,教学目标单一,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
2.1教学方法落后
由于现代语言与古代文言文的字义上存在着一些差距,导致文言文的教学以及学习过程都是比较枯燥的。大多数的高中教师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在文言文开始前先作简单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作者的介绍,接着是开始逐句逐字的教学。教师根据课本内容一句一字地阅读并做出字面解释,而学生的任务则是边听边写笔记,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靠着教师的讲解来理解课文内容。这种方法容易导致课堂教学进度缓慢,课堂效率低下。
2.2教学目标单一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直接目标就是通过理解文言文中重要的词句,认识考试相关的知识点,最终目的是在语文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在这个教学目标主导下,教师会在课堂中侧重讲解重点词句的释义、古今异义等,而忽略了文言文中应该传递的历史精神以及文化内涵。
3、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文言文应该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学习,并且享受这个学习过程。构建文言文高效学习,需要设置多维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习兴趣以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文言文教学中延伸丰富的历史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
3.1设置多维教学目标
文言文的教学目标不应该仅仅是理解考试知识点,提高学习成绩,更应该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提高道德修养。高中课本中的文言文大多数是思想积极向上的历史故事以及赞颂祖国美好山川、抒怀言志的优秀作品。因此,在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侧重讲解文中特殊的语法以及古今异义等,更应该加深对文言文历史背景、文化故事的延伸,详细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通过对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加深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感受古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豁达的人生观。例如,在文言文《赤壁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了解这一作品的创作背景。《赤壁赋》写于苏轼被贬谪黄州期间,是他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如果是仅仅从课本的字面翻译去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那学生是难以体会到苏轼当时主客对话中表达的怀古伤今之情以及自身矢志不移的情怀。通过夜游赤壁,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文章的最后转悲为喜,从事物的变与不变之间,表达豁达、乐观的人生观。在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设置中,应该由浅到深,多维度多角度学习和感受文章的背景、作者经历以及文章内容等,引导学生形成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
3.2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是一个人由内至外所体现出来的言行举止、说话办事等多方面的品质修养。文化素养的提高需要日积月累,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读书多看书,在阅读中学会思考。通过对阅读材料的深层次解读,结合自身理解,挖掘书本潜在的价值观。同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思考问题。可以结合多种活动形式探究文章,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视野、积累文学知识、提高文学素养。例如在《阿房宫赋》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先自行学习文章,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找出文章的多种表达手法以及比较独特的语法。文言文作为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需要先了解文言文的语言格式、特有的词句文体、古今异义、句式结构等。同时,只有学生通过文言文领悟作品中传递的价值观、核心理念以及其本身的艺术价值,才能更好地感受文言文的文学魅力。因此,高效课堂的打造需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言文本身是枯燥无味的,语言比较难理解,因此,很多学生对文言文学习难以提起兴趣。教师在课堂中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选取与文言文内容相关的视频,通过视频的介绍把学生带入到课文学习中。可以制作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作者的心境变化。学生大多数对历史故事感兴趣,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延伸课本内容中所包含的人物故事。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提起兴趣,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传递的观点。
3.4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以教师为主体,文言文的学习、理解来源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这种情况下,学生通常是一知半解。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先自行查阅并尝试了解文言文知识,适当了解相应的历史文化背景。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意见,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善。
3.5拓展知识
每一篇文言文背后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传递着古人的价值观。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也不止于文章内容,他们更希望能够获取课本之外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文言文课堂中,应该适当地拓展与文言文教学相关的知识,满足学生求知若渴的求学心理,加深学生对文言文深层次多方面的理解,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小结:
高中文言文教学对于学习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有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任重道远,需要学校教师实施多方面的策略。教师需要设置多维度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文学素养,以学生为主体,多角度拓展知识。
参考文献:
[1]马晓村.谈高中文言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甘肃教育,2014,(20)
[2]金霞.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思路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2015,(12)
[3]江秀华.创建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之高效课堂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6,(11)
[4]陈立燕.文言文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究[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16)
[5]刘红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打造高效文言课堂[J].中学教学参考,2010,(28)